1954年,在我国海南地区曾爆发了一场紧张的冲突事件。美国派遣航母直接进入我国南海领海,试图挑起战争,而这场风波的导火索,竟然是一架英国的客机。美国以援助英国为借口,妄图侵略中国,派遣大量战机对我国施加军事压力。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促使美英两国如此急躁?事件最终又如何收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海区域的局势一直复杂多变,频繁发生冲突。国民党残余势力频繁利用美国提供的先进战机,在南海挑衅,寻找机会反攻大陆。加之香港、澳门尚未回归,台湾当局也时不时进行骚扰,使海南上空的任何异常动静都可能威胁我国的和平安全。
为了守护国家安全,解放军每日加强南海巡逻。1954年7月23日,当天南海地区起了浓雾,为保障航行安全,解放军军区依然派出两架苏制拉-11歼击机在海南上空执行巡逻任务。正当两架军机完成巡逻准备返航时,地面指挥部突然发出警报。雷达监测到在南海榆林港附近9000英尺高空出现一架不明飞机,指挥部紧急命令两机飞行员前往侦查。
展开剩余88%两架战机迅速攀升至高空,确认确有一架飞机出现。受限于当天浓雾天气,加上我国军机当时缺乏先进的远程探测设备,两位飞行员只能凭借肉眼观察。两人都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飞行员,一眼便发现那架飞机机身上带有明显的红色标志,典型的英国军机特征。他们立即启动警报,决定进一步接近侦查。
确认目标身份无误后,飞行员迅速向指挥部报告,这是一架英国军用轰炸机。指挥部果断下令执行作战计划,驱逐这架入侵的英国轰炸机。飞行员接令,毫不犹豫地向目标开火。英国飞机被击中后紧急调头,意图返回,却被我军误判为逃跑,再次遭到攻击。二次受创导致引擎损毁,飞机无法支撑,迅速坠入南海海面。
完成任务后,两架战机返航向上级报告。被击落的英国飞机机长紧急迫降于海面,机上人员借助救生艇逃生。飞机发出求救信号,北约驻亚洲部队迅速响应。英国驻港政府立刻派出救援飞机,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的美军,以及驻越法军也派出巡逻机赶赴现场。
三国军机赶到后,法国巡逻机因人手和设备限制未能救援,只能返回。英国救援机人手不足,唯有美国军机能提供支援。美军到场后展开救援,但这一行动引起了我国军队警觉。解放军再次派出战机警告美英军机离开我国领海。然而英美两国对警告充耳不闻,救援结束后仍逗留。
我军再次警告,三方陷入长期对峙。最终美军选择撤离我国领空,我军侦察机才返回基地。表面上,这场冲突似乎只是正常的自卫反击,英国军机非法进入我国领空,我军依法还击。然而,真相远比这复杂:这架所谓的英国“轰炸机”并非军用轰炸机。
当美军撤离时曾扬言要让中国后悔,但中国军方并不明白背后的真正原因。事件发生第二天,英国驻华首任代办杜威廉向我国政府递交文件和事发照片,指责我国无差别击落英国客机,并阻止美方救援。政府收到材料后展开调查。
海南军区这时才了解到,击落的飞机实际上是一架英国DC-4民航客机,航班是由香港飞往印度,而非轰炸机。为何飞机外形竟然酷似轰炸机?原来英国因长期战争消耗巨大,决定将许多军用飞机改装成民航客机,但改装后的飞机仍保留军机的外形特征,易造成误判。此前越南、德国等地也因类似情况误伤民航机,此次意外亦是因中国军人不明情况引发。
虽然是误会,事件已经造成英国严重损失,多名外籍人员受伤。中国政府查明真相后,立即与英国政府联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亲自致函英国,详细解释事件经过,诚恳致歉,并承诺给予赔偿。英国政府接受中国诚恳态度,不欲事态扩大,也同意赔偿方案。伤者和相关人员表示理解并接受中国的歉意。
随后章汉夫邀请英国代办杜威廉会谈,推动和平解决赔偿事宜。正当双方磋商之际,美国突然插手,试图将事件升级。美国以协助英国打捞失事客机为名,未经英国通知,悍然将航母“菲律宾海号”和“黄蜂号”及40余舰队驶入我国南海领海,明显意图制造事端。
面对美国的强势介入,我国政府虽知其中隐情,但因事件有我方责任,仍允许美军协助英国救援。为防范美国过激行为,我军派遣“和平号”邮轮及护航编队在南海布防,保障局势稳定。章汉夫继续推动中英谈判,期望和平解决,避免美国借机搅局。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只要敌军不先动手,绝不主动挑起战争。而美国则妄图借机激怒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以制造借口挑起冲突。显然,美国初步挑衅未获成功,见我方态度坚定,计划受阻。但美军航母已入境南海,干脆放手一搏,公开侵入我国海域。
当时我国海军装备不及美军先进,探测设备也较落后,未能第一时间察觉。美军航母进入后,派遣12架战机攻击“和平号”邮轮。我军两架歼击机迎战,却寡不敌众,均被击落,造成两名飞行员牺牲。随后美军对护航舰队开火,造成多名我军士兵阵亡。
我军愤怒反击,成功击退美军空中力量。正当美军欲继续进攻时,我国增援部队赶到。尽管装备落后,但中国军队展现出坚强战斗力,美军见状只得撤退。我国为保存实力,未予追击。
虽未追击美军,但中国绝不容忍其侵略行为。事发后,中国政府严正谴责美军强盗行径。美国却拒不认错,反指责中国先动手,声称其行为是为帮助英国“讨回公道”,无意破坏和平。英国作为受害方,已接受中国道歉和赔偿,不愿再激化矛盾,且对美国此举毫不知情。
事态迅速演变为国际争端。为防止美国阴谋得逞,章汉夫迅速联系英国代表杜威廉,呼吁双方和解,避免事态升级。英国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与中国和解。双方谈判达成协议,英国提出三点要求:严惩责任人、赔偿财产损失及伤亡抚恤、完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
章汉夫回应中国将尽力满足英国要求,但同时强调责任并非全在中国,英国亦应承担部分责任。最终双方签署协议,中国赔偿英国政府35万英镑,伤者及航空公司共赔偿25万英镑。涉事飞行员一人被判刑一年,另一人处以一个月禁闭,指挥官亦被处分。英国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两国达成共识后,中国建议英国彻底改装所有军改民机,以防类似误会再发生。英国虚心接受,展开全面改装。此事看似平息,然而美国却再度搅局,不愿放过机会,四处制造事端,甚至撒谎。
在中英达成协议翌日,美国突然发布声明,称失事飞机上有一名美国重要人士,指责中国是在刺杀该人。对此,英国政府亦感意外。中英双方认定这是美国无理借口,英国被迫回应称对此毫不知情,且美方救援时未曾提及任何重要人物。
此回应使美国政府陷入尴尬,国际社会普遍看出美国故意挑事。美国刚失朝鲜战争,明显借此报复。中国政府指出正是由于美军与蒋匪空军长期骚扰,才导致7月23日英国客机在海南上空发生意外。
在中英公开声明后,美国与台湾方面意识到难以自圆其说,保持沉默。幸运的是,英国未与美国同流合污,接受赔偿后即和平撤离,并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英国离开后,美国无再挑起事端的理由,面对国际压力也只得撤军。
这场声势浩大的纠纷最终以和平方式收场。中国不仅未推卸责任,还积极促成解决方案。面对美国的挑衅,我国军队毫无退缩,展现出负责任且文明的国家形象。
发布于:天津市钱龙配资-炒股票去哪开户-股票杠杆平台-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