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架构进一步扁平化。
中房报记者 曾冬梅丨广州报道
据了解,该公司将设立四个大区公司,10个地区公司,核心是将原“总部-区域-城市公司”的3级管理模式,调整为“总部-大区-地区公司”的2.5级管理模式。在此之前几天,该公司已经对集团管理层的分工进行了调整。
7月27日,金地集团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此次组织调整,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管控与协同能力,加快经营修复。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累计签约金额同比下降五成,预计将录得34亿元至42亿元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业绩下行曲线仍待扭转。
━━━━
设立四个大区公司
展开剩余82%本轮调整其实在7月23日就已拉开序幕,当天,金地集团宣布总部部分职能部门调整。如,合并原工程管理中心与成本管理中心,成立“工程与成本管理中心”,新设供应链管理中心,新增“综合审议工作小组”等。
高管的职责分工也有所变化,总裁李荣辉分管集团供应链管理中心、财务资金中心、产业管理中心。高级副总裁陈长春卸任北方大区公司董事长职务,回归集团分管投资管理中心、开发管理公司。而高级副总裁郝一斌则回到一线,任北方大区公司董事长,并分管集团信息科技中心、稳盛投资基金,不再分管投资管理中心、开发管理公司。高级副总裁韦传军不再分管稳盛投资基金,高级副总裁王南不再分管企划运营中心、美国公司,转为分管设计管理中心、营销管理中心。
在集团管理层的分工调整到位后,金地集团开始整合区域及地区公司。2024年,金地已经将7个区域公司合并成5个。此次,则是将现有的5个区域公司进一步精简为4个大区公司,即华南大区、北方大区、华东大区、中西部大区。
原来的城市公司则整合为10个地区公司,包括,深圳地区公司、广州地区公司、北京地区公司、天津地区公司、东北地区公司、上海地区公司、浙江地区公司、南京地区公司、华中地区公司、西南地区公司。
大区公司董事长基本由原区域公司董事长原地转任:集团分管华南区域的高级副总裁陈爱虹担任华南大区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郝一斌为华北大区董事长,副总裁阳侃担任华东大区董事长,中西部大区董事长为助理总裁施鑫华。有变化的是,原华南区域董事长杜宏调往华东大区担任大区总经理兼上海地区公司总经理。
地区公司总经理也有微调。其中,原北京公司总经理遇绣峰调任华中地区公司总经理,原上海公司总经理季斌转任南京地区公司总经理,其他基本由原城市总经理变为地区公司总经理。
在职能划分方面,金地集团总部作为经营决策中心,负责重点经营事项的决策,直接管理地区公司。大区公司作为业务督导中心,督导地区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和重难点专项工作。地区公司作为一线经营的主体,具体负责辖区内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保证经营目标有效达成。
金地集团表示,从3级管理模式调整为2.5级管理模式,旨在通过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提升管理效率,强化组织效能与运营协同。
━━━━
经营修复还在路上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头部房企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据业内消息,万科A计划在近期将管控模式从原先的3级管控转变为2.5级管控。即取消现有的5大区域公司,将下辖的城市公司合并为片区总公司,区域公司平台的部分职能收回集团总部,片区总公司只保留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业务职能。
华润置地也在推进类似的重组,如,重新分配大区平台住宅开发业务的核心职能,一部分权限收归总部,另一部分则下沉至城市公司。加上金地集团,这3家房企的思路都较为相似,核心逻辑是强化总部经营决策、业务管控与资源配置的职能,提升地区公司或城市公司的一线执行效率。
招商蛇口、中国金茂等公司的动作更大,直接裁撤区域公司,形成总部直管城市或地区的2级管控体系。
内部变革是为了应对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以金地集团为例,2024年,该公司完成了约200亿元公开市场到期债务的兑付,度过公开债兑付高峰期。截至2025年4月底,其2025年、2026年尚未兑付的境内公开债面值仅约0.59亿元和5.01亿元。
解除了短债的燃眉之急后,金地集团还需尽快回归正常经营轨道。为了保刚兑,2003年下半年至2024年,该公司未新增任何土储,叠加市场下行的影响,2024年其销售额同比下降了55%至685.1亿元。2025年,销售形势依然不乐观,上半年,金地集团的累计签约金额为171.5亿元,同比下降52.5%。净利润的表现也还未改善,2024年该公司录得753.44亿元收入,同比下降23.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61.15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预计将实现34亿元至42亿元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较2023年上半年的33.6亿元亏损有所扩大。
破局的关键在于补充优质土地储备。金地集团管理层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高能级市场,重点布局人口净流入、政策支持力度大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今年会积极寻求获取优质地块的机会。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团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27.3亿元,同比减少23.6%。在保障存量项目的交付和持销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土地投资的资金规模自然无法与弹药充足的头部房企相提并论。可以看到,虽然该公司在今年年初宣布重启拿地,但步子迈的还是比较谨慎,拿下的两块地总价分别只有1.86亿元、8.15亿元,权益占比也仅为40%、9%。
存量资源的盘活或许是一条增储的新路径。2024年12月,金地商置以3.54亿元在武汉获取了一宗住宅用地,截至2025年7月份,这个名为金地大成乐府的项目已售罄。据了解,该地块乃金地商置用存量房与当地政府置换而来的。
截至2024年底,金地集团的权益土地储备约1245万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7%,滞重资产亦有不少待盘活。若能把握存量房、存量土地收储的政策利好,也有机会实现获取新土储的目标。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李红梅 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发布于:北京市钱龙配资-炒股票去哪开户-股票杠杆平台-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